職業規劃不能保證我們的成功,
但卻可以提高我們職業成功的概率。
同一年畢業的同學,一兩年時間可能還很難看出差距,畢竟剛剛畢業不久,工作尚未穩定,薪資也不算高。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規劃的那一部分同學,在工作中迅速發揮自己的優勢,一步一步升職加薪,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也越來越強。
而那些缺乏規劃的同學,則不停地更換賽道,結果卻發現才進了一個又一個坑里面,能力和人脈沒有得到提升、也缺乏行業沉淀,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就拿我們大學同一時期畢業的同學來說,在一個行業里深耕的那一小部分人,現在基本已經身居中層,收入在同齡人中也算非常不錯的水準。而另外一小部分經常換行業沒目標的同學,現在依舊身在最基層,甚至連找一份工作都困難。
職業規劃,看起來并沒有什么難度,但是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影響卻很深遠。
那怎樣做好職業規劃呢?
其實除了做好我們經常提到的職業方向的規劃,還需要做好長期的目標和發展規劃。
首先就是職業方向的確定,我們也稱為職業定位。
那職業定位應該怎么做呢?
1、通過測評,了解自己的優劣勢
在過往的職業定位經驗中,有通過興趣、價值觀、成就動機等方式來定位的,但比較好使的還是通過性格優劣勢來定位大方向。
通過專業的職業測評(微信搜索“新職語”,可以獲取專業的職業測評),你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優勢和劣勢,從而更精準地判斷出自己適合什么工作。


微信搜索 “新職語” ,有專業的MBTI和九型人格測評,可以根據你的性格優劣勢進行相關的職業推薦,還可以免費問詢測評結果。


2、了解就業方向和行業信息
僅僅了解自己的優劣勢,在職業規劃的路上顯然還是不夠的。
所以,你還得了解就業方向和行業信息。
那一般應屆生有哪些就業方向呢?
我們就來盤一盤。
(1)體制內(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公辦教師等)
體制內的好處在于穩定、未來可預期,雖然上限不高(從明面上說),但是下限也不低,所以應屆生還是對體制內有不少好感的。
不過目前一方面存在競爭激烈、另一方面確實不適合想在職場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很多時候受的限制會更多。
(2)讀研或者出國(科研路線)
我們本質上并不把單純的讀研或者留學歸為就業,畢竟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但也有一部分是以科研為目的的深造,未來是投入到科研機構或者學校。
這種類型的就業方向,其實基本會保證你未來生活在中產階層,工作相對按部就班一些,適合比較擅長分析、思考的同學。
(3)直接就業(進入企業工作)
進入企業工作,可能是大部分應屆生的選擇。但因為缺乏信息,很多應屆生可能一畢業就進了一個自己并不適合的崗位,結果導致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就必須要對崗位建立清晰的認識:
雖然行業分很多、企業很多類型,但都是由一個一個崗位組成的。雖然行業不同,但其實工作的分工是有類似的。
比如一個完整的企業,可以粗略分成這樣幾類崗位:
1、研發制造:是企業產品開發的核心,進入門檻相對較高;
2、市場營銷:負責企業推廣、營銷的策略和落地;
3、運營服務:負責客戶的服務落地、售后等等;
4、支持型崗位:財務、行政、法務等等;
當然劃分比較粗略,但基本崗位就是這樣的組成結構,在中小型公司中,市場營銷、研發等崗位屬于核心中核心,所以進這類公司最好是考慮這兩類崗位。
在大公司里面,這兩類崗位同樣是占比最高的,職業天花板更高,但其他崗位因為體量問題,依舊有不錯的發展機會。
了解崗位之后,我想你大概對職業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結合自己的專業、個人技能、實習經歷,就可以找到相對匹配的崗位方向。
下面就是關于行業和公司的選擇。
關于如何選擇行業和公司,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很多時候不僅僅是要看合適,還要考慮行業的周期問題。


就好比2019年一汽大眾不再招聘車輛工程的同學,轉而把目光投向人工智能、計算機領域的同學,就是因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行業也到了一個必須要轉型的階段,想要有所突破,必須要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擴大市場。
同樣面臨這種問題的還有地產等行業,因為行業本身增速下降,對于人才的需求減少,很多相關專業的同學不得不重新考慮就業方向。
所以,在選擇行業的時候,除了考慮是否專業對口之外,還需要結合目前行業的發展狀況來判斷,優先加入那些正在受扶持或者處在快速增長階段的行業(也就是處在成長期的行業)。
這個階段進入,一方面人才缺口較大,就業相對容易;
另一方面能夠吃上行業的紅利,從而獲得更快的成長速度。
參考2000年左右,地產行業人才稀缺,畢業3年很多人就當上了項目經理;2012年以后,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90后頻頻成為互聯網公司的高管。
當然了,行業選擇除了考慮周期之外,你還得研究地域分布。
因為不同行業在國內的城市分布是不同的,就拿金融行業舉例子,目前大部分的大型金融公司的總部都位于北上等一線城市及部分新一線城市。
你如果想在這個行業里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那必然要考慮去這些城市發展,如果到了三四線城市,可能適合你的崗位都沒多少,更不要說有好的發展了。
然后是關于公司的選擇。
公司選擇其實沒有百分百的標準,甲方不一定就一定比乙方好,乙方也不一定就比甲方差,很多觀念都需要辯證看待。
比如,從很多厲害的乙方出來的人,反而更受甲方公司的歡迎,整體的升職加薪速度反而快很多。
最重要的還是,先得考慮適合你自己的崗位、有發展的行業,然后公司靠譜、有體系化的培訓即可。畢竟誰也沒想到,當初像“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這樣的小公司,現在都成長為了國際化的巨頭,很多人更是削尖了腦袋想要進去。
長遠的目標規劃和職業規劃
談到這一點,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沒用,畢竟世界的變化太快了,很多20年前還有的崗位現在已經銷聲匿跡,其實不盡然。
雖然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世界的變化,但我們可以給自己規劃一個大方向,在這個大方向里面,不管世界再怎么變化,也會找到出路。
比如,市場人員可以為自己規劃市場營銷這個大方向,雖然渠道和玩法在變,但是你的工作方向和本質卻沒有變化。
做好你未來十年的職業方向的規劃,雖然不一定按照這條路線發展,但過程的努力和積累,終究會回報給你的。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859645/answer/1271489036
來源:知乎